“上灯”习俗。过去只有生下男孩,才算添丁,民间里凡生了儿子的家庭,等到第二年元宵节、下元节期间,都要到宗祠、土地坛处挂灯笼,此称为兴灯。以告示别人,家族中添了男丁。民间习俗中,凡是生了男孩的人家在村中祠堂或悬挂彩灯,举办隆重的开灯礼。向祖先献上茶礼,一些地方会举行灯会,会场上挂满各家各户送来的各式花灯,有 “新人灯”、“新屋灯”、“白花灯”等,花灯形态各异,富丽堂皇,一团喜气。
白花灯绘制的花饰主要是白花,灯以竹篾、铁线、丝绸、花边、彩穗等为主要原料,配上各种衬色剪纸、图案制作而成,造型美观,富丽堂皇,着色鲜艳,男丁顶部多角形宝盖,花灯重在手工,其剪纸、描绘方面比较注重,其灯盖和灯芯等构造似走马灯,女灯多用方口或圆口,中间凸肚,玲珑纤巧,花灯,往往都是一个地方民俗的载体,离不开祈福文化、节庆文化。保护花灯,离不开这些花灯承载着的文化和民俗形式,保护花灯首先必须要创造有利的条件让民俗得以延续。保护花灯传统文化首先要创造有利的条件让民俗得以延续,而除了民俗,花灯本身还牵涉到制作工艺,制作工艺失传了,花灯本身也无法传承。
信宜市镇隆镇六双村的年例。六双村年例有游花灯的传统,通过自己动手做或花钱请别人做白花灯,年例当日每家每户都派人参加灯会。花灯围绕“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、五谷丰登、六畜兴旺”的主题制作,以竹和纸为主材料,形状多种多样。有方形、椭圆形、六角形等,形态生动逼真,有兔子、凤凰、鲤鱼、龙船等。灯壁写上一些吉利祝福的字,裱上各种花鸟图案,里面点根蜡烛或装小灯泡或手电筒,挂在一个竹架子上。
游花灯当天吃过晚饭,各家各户泒 代表举着花灯到广场集中。晚上8点,由大锣开路,“一元复始、二气调和、三阳启泰、四境升平、五谷丰登、六畜兴旺、七政顺序”方灯带着后面的各 色彩灯开 始游动。花灯队伍经过各村各户门口,一路鞭炮不断,焰火连绵。经过一晚的游行,最终回到出发的广场,各村的花灯围成一圈,鸣放烟花炮竹,向上天祈福,祈求在新一年里风调雨顺。
评论